关于扩张型心肌病(DCM)起搏器治疗:
1、起搏治疗的意义
DCM如果未能得到早期适当的治疗,是一种预后较严重的心肌病。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在内科药物治疗方面有了许多进展,但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不容乐观,因而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心脏起搏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借助于起搏技术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原有的心脏循环同步状态得以恢复即心脏再同步的方法。心脏再同步过程由于其治疗效果更接近于生理状态,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心脏去极化状态,因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且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双心室起搏能显著改善严重的左室收缩功能不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通过改善心肌激动的连续性而使心肌收缩更为协调一致。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III级,EF小于35%,LV大于60mm,QRS大于150ms时,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是难以奏效的。研究表明约1/3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选择心室再同步治疗。起搏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将显著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心脏再同步技术对改善左室重构和神经激素异常亦有重要作用。尽管在心脏再同步操作过程中,选择一个适当的电极位置有时可能是困难的,并且有少数患者可出现电极移位,起搏阈值增加,冠状窦夹层、心包填塞及膈神经损伤等,但是,心脏再同步仍是一项有前景的治疗心脏病的新技术。
2、适应症
起搏治疗主要是针对药物难以控制而又不能或不愿意接受心脏移植的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其中心脏再同步所采用的右室双部位起搏不仅可恢复房室同步化而且能增加心室运动的协调性,适用于治疗心脏扩大和心功能III-IV级的患者,尤其是伴有P-R间期延长,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窦房病变、II度II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动过缓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可应用双腔、三腔、四腔起搏器治疗。[NextPage]
3、起搏器的类型选择
①单腔右室起搏——扩张型心肌病及因窦房病变、II度II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动过缓伴有心房纤维颤动患者适合安装此类型起搏器。
②双腔起搏——将心室电极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心房电极置于右心耳。除有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外扩张型心肌病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均可应用。尤其伴有窦房结病变、II度II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动过缓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更适合双腔起搏器治疗。
③三腔起搏——包括两种类型:(1)双房加右室。两心房电极分别置于右房和左房并通过“Y”形接头相连同步,心室电极置于右室心尖部。(2)右房加双室。右房电极置于右心耳,右室电极置于右室心尖部,左室电极经冠状静脉窦置于心后静脉或心后 侧静脉,分别连于三腔起搏器的心房、右室、左室插孔。
④四腔起搏——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晚期,双心房和双心室都扩大伴有房间阻滞和左侧完全束支阻滞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双房和双室四心腔起搏以治疗,可以改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