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律服药
齐齐哈尔的黄先生,38岁,3年前开车(大车司机)中突然胸闷、气短不适。后不适症状反复出现,并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2020年8月,感冒后出现夜间憋醒,不能平卧,伴腹胀、少尿、咳嗽、咳痰不适,为求进步一治疗,入住我院心血管二科,检查心脏彩超:LA50mm, LV68mm,EF29%,左室附壁血栓(2处)。
针对黄先生“左心大,左心衰(活动性胸闷、气短),室性早搏较多(6959个/24小时),左心室内血栓形成”等特点,治疗一边纠正心衰,一边抗凝溶栓。快速帮其缓解不适症状表现,同时积极溶栓治疗,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等风险。住院1个月,黄先生心衰症状完全缓解,复查心脏彩超示:LA45mm,LV67mm,EF36%,血栓消失。
尽管他的血栓消失了,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凝药物,防止再次血栓。出院前一再叮嘱他3个月后过来复诊。但黄先生没有来复诊,医生电话回访,他没有不舒服症状,正常工作,没有时间复诊,吃药也不规律了,抗凝药(华法林)也是间断服用。
6个月过去了,12个月过去了,主管医生一直定期回访,嘱咐他该复诊了,可是他每次都因工作忙,没有回来。
2022年1月26日,黄先生下车活动时,突然双下肢疼痛,当地医院查双下肢动脉彩超提示:左侧足背动脉闭塞样改变;右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栓形成。
无奈之下,几天后只得不远千里回来治疗。此时查心脏彩超:LA:49*49*65mm,LV:70mm,射血分数:31%。相比于第一次来治疗,心脏还要大,只能从头再来。
规律服药
绍兴的叶先生,29岁, 3年前感冒后出现胸闷、气短伴有咳嗽、咳痰,经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院外规律服药,但经常犯病,多次在当地医院治疗。
来我院心血管二科前,急性左心衰严重,胸闷、气短、不能平躺、咳嗽咳血痰,入院查床旁彩超,结果提示:LAd 63mm,RAd 47mm(横径,)RVd 48mm(横径,)LVd 74mm,EF 25 %,全心增大,室壁运动幅度弥漫性减低,肺动脉高压(中度),二尖瓣大量反流,三尖瓣大量反流,心包积液(少量),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右室收缩功能稍减低。化验提示肝功能、肾功能异常。经心脏多学科(MDT)专家会诊,为其制定了精细化的中西医治疗方案。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LAd 58,RAd 35mm(横径),LVd 71mm ,RVd 39mm(横径), EF 32 %,二尖瓣大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肺动脉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心衰症状基本全部缓解,右心恢复正常,左心好转不明显,射血分数略有提高。
出院后叶先生严格按医嘱服药,3个月如约复查。此次复查心脏彩超:LAd 43mm ,RAd 34mm(横径), LVd 65mm , RVd 34mm(横径), EF 43 %,二尖瓣少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左心比上次出院时明显缩小,射血分数也明显提高。他也正常工作了,平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