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多少,有助于远离冠心病?
众所周知,血脂高,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形成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平时积极控制血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脂临床常用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今天我们就随着河北长城健康产业集团首席医疗官夏岳教授,重点来了解下低密度脂蛋白。
经常看科普的朋友都知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个“坏家伙”,它的升高会导致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如此听来,低密度脂蛋白还是很可怕的,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呢?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脂质成分,它可以通过血管壁进入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流动,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现有的研究和临床观察,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8 mmol/L以下时,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斑块通常不会继续增长,新的斑块也很少形成。这意味着,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有效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地,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4 mmol/L以下时,一些已经形成的粥样斑块甚至可能缩小或消失。这进一步证实了降低胆固醇水平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始终保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0 mmol/L以下,几乎不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这表明,维持较低的胆固醇水平是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
已有大型临床研究显示,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0.78 mmol/L不仅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目前国内外主流指南均建议将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 mmol/L以下。对于超高危患者,如复发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多血管床病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4.9 mmol/L等情况,应降低到1.4 mmol/L以下。经过严格控制胆固醇病情仍有反复者,一些指南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0 mmol/L以下。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体代谢能力逐渐下降,再加上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很多人来说,血脂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对血管硬化造成进一步的风险和影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控制血脂到1.0mmol/L以下,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怎样做可以降低呢?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主要原因就与饮食有关,建议平时尽量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更要严格控制饮食,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日常多吃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同时还要养成按时锻炼的好习惯,建议可每周进行三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比如散步、游泳、慢跑等。
另外,若改变生活方式不能降低指标,那么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不能盲目增减或更换药物。低密度脂蛋白指标经过生活方式调整仍不达标,就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用药治疗。
24小时咨询热线:0311-85837835;微信号:19933007259;19933007258
上一篇文章: CRTD(三腔起搏除颤器)植入术让心衰患者获“心”生
下一篇文章: 石家庄长城医院“回顾2023 迈向 2024”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大会成功举行